澳网女单第三轮 淘汰了郑钦文的西格蒙德也止步了
1
2025 / 01 / 18
巡回赛的日历排得很紧凑,前一站赛事决赛日的第二天就是下一站赛事正赛的第一天。
北京的男单决赛是昨晚举行,但上海的男单首轮昨天就开始了。之所以北京还没结束,上海就提前一天开始,是因为上海的赛事是ATP1000级别,ATP500北京的冠亚军基本会在上海享受首轮轮空待遇。赛事方利用这个技术空档,把北京和上海原本应该“首尾相接”的两站赛事,硬生生做到了“首尾重叠”,不得不说巡回赛日历紧凑到了何种程度。
因为没有买到昨晚中网男单的决赛门票,我在国庆当天下午匆忙从北京赶往上海,去奔赴下一站网球之旅。我这么安排行程,意味着舍弃北京接下来的女子赛事,尤其是放弃现场观看郑钦文八强之后的比赛。
从北京到上海,今年的中国网球赛事真的非常火爆。北京得益于郑钦文奥运夺金的强劲拉动,再加上男子赛事的豪华阵容和布云朝克特惊艳表现的双重加持,这三大因素叠加在一起,北京的网球赛事不火爆才怪。
到了上海,从莘庄赶往旗忠网球中心的路上一如既往地冷冷清清,这里是上海非常偏僻的地方。而一旦进入旗忠网球中心的大门,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。
昨天是上海大师赛开赛首日,单打的正赛第一轮将在昨天和今天打完。据我观察,上海的正赛首日人流量一点不逊于北京正赛首日的人流量。尽管缺乏郑钦文超强的票房号召力,上海的男子赛事人气似乎一点都不逊于北京。
在检票进入上海的中央球场之后,面对汹涌的球迷,我错过北京男单决赛的遗憾渐渐消减,感觉提前一天来上海并没有失去什么。
昨晚坐在中央球场看商竣程与黄泽林比赛时,我同时在手机上刷着比分板,时刻关注辛纳与阿尔卡拉斯的比赛动态。
不得不说,上海大师赛的现场氛围也真的非常棒,中央球场环廊上吃喝玩的店也非常多,我仔细比较了一下,价格略微比北京贵一些。我觉得这倒不是因为上海人更有钱,而是北京整体的赚钱动机要比上海稍弱一些,这主要是北京根植于内心的政治地位上的优越感。
上海的赛事,采用的是人工线审。我在北京看惯了电子线审之后,刚开始觉得不太适应。在2号馆看弗格尼尼的比赛之后,我又看了马纳里诺的首盘比赛,接下来去中央球场看商竣程的比赛。三场比赛看下来,电子线审的比赛在保障赛事正常推进方面确实要优于人工线审,因为这三场比赛都出现了球员现场质疑人工线审呼报的情况。
除了球员质疑人工线审呼报之外,我还觉得人工线审的呼报稍晚,常常是球员在完成击球甚至球已经过网之后才匆忙呼报,这不仅会干扰球员的比赛节奏,还会影响球员是否挑战的决定。毕竟,呼报太晚的话,球员就会觉得呼报有问题,也就有可能提出挑战。
如果说郑钦文对北京票房的贡献居功至伟的话,那么上海的比赛就纯纯靠世界顶尖球员拉动了。这么说似乎容易得罪北京的赛事方和观众,但北京现场观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郑钦文去的,有相当多的人此前并不了解网球,甚至从没有现场看过网球比赛。
而去上海现场看比赛的观众,有一定观赛经验的比例要高于北京观众。这个推论虽说是我的主观臆断,但北京和上海两地现场的观赛秩序也说明了这一点。昨天下午和晚上的三场比赛,观众整体上比北京观众要守规矩,在观赛礼仪方面做得要比北京好一些。
有趣的是,昨晚辛纳和阿尔卡拉斯比赛结束之后,两人就连夜包机一同赶往上海,再加上提前从北京赶往上海的德约科维奇,上海的参赛阵容非常豪华,今年世界前十有九人报名参加了上海大师赛,堪比大满贯赛事。
美国的网球媒体就此评论说,上海大师赛的办赛日期非常好,这项赛事对于男子网球来说就像是奥运会宿醉之后的清醒回归。毕竟,在奥运会之后就立即开始了美网,很多球员在精力上还不能做到全部投入,况且从巴黎奥运会的红土直接过渡到纽约美网的硬地,从技术上来说就很艰难。
而上海就好得多,球员经过美网硬地赛事的调整,再加上前阶段的休息,他们已经积蓄了精力和技巧,预计在上海的发挥会更好。
这么说的理由很充分,德约科维奇在奥运夺金之后在美网第三轮就出局,而阿尔卡拉斯的美网成绩更不理想,他在第二轮就被淘汰。
所以说,对于有些球员来说,奥运会似乎是一场“宿醉”,他们需要歇一阵子之后才能完全恢复,而上海就是他们完全恢复之后的第二场重大赛事。再大胆设想一下,如果能把北京和上海的赛事整合起来的话,中国的网球赛事可以堪称“中国大满贯”。
美国网球媒体还预测说,今年上海大师赛的四强将可能是辛纳对阵阿尔卡拉斯,德约科维奇对阵弗里茨,而最后的决赛将是辛纳击败德约科维奇。
对此,你有什么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(来源:网球之家 作者:云卷云舒)